在洞庭山,最早的茶树据说是由山人朱元正将悬崖下一株茶树上挖了部分干枝经过细心照料而培养出来的,然后繁育与传播慢慢的便发展出来了。传说归传说,这里我们给大家讲诉的洞庭山人是如何培育出洞庭碧螺春茶树的。
在以前一般是在冬季的时候当地的农民开始“挖荒”,挖好荒后就开始挖一个小坑,在底下放置一些肥料,一般为“有机肥”。然后撒上在自家老茶树上采摘的茶籽,盖上一部分泥土,然后再在上面盖几块石头。盖几块石头是防止老鼠将茶籽挖出来。
经过春季雨水的滋润,小小的茶籽开始发芽,这个时候把石头搬掉,接下来就是对小茶树的管理了,除草、打农药、施肥,前两年的小茶树是不采摘茶叶的,也不修剪的,任其自由生长。这样连续精心照顾三年,开始可以少量采摘碧螺春茶叶了。然后是逐年增产,直到达到一定的产量后和成人的茶树进行一样的管理方式。
随着现在对茶树科学管理的普及,现在很少有人家不将老茶树进行修剪了,现在一般采完茶叶都会将茶树剪掉只留一部分粗的干枝。所以西山老茶树的茶籽也几乎没有了,自己培育茶树苗也成为一段历史,而今一般都是从茶叶苗的种植基地进行购买幼苗,也有直接购买成年苗的。
而苗木场通过培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播种茶籽,还有一种是擦茶树嫩苗,让其涨根须然后变成茶苗。不管哪种方式,茶农对茶苗的培育已经跳过了自己播种的那一过程,而今多数是直接种植幼苗,然后精心灌溉两三年,就等待着采摘碧螺春了。
成年碧螺春茶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