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他们总是默默无闻的做出着无私的奉献,在苏州洞庭东山就有一位这样的老茶农几十年一直守护着洞庭碧螺春,他虽然只有小学文化,虽然只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可是他用它的一生都在关注着洞庭碧螺春,培育着洞庭碧螺春茶树,弘扬洞庭山的茶文化,他就是2013年“感动东山”的年度人物,叶才林老先生。今年74岁的叶老,东山陆巷白沙村里人,研究碧螺春茶树的种植,一直是叶老的主要工作,只要天气晴好,叶老总会拿着放大镜和剪刀在茶山中转悠,守护他一辈子关心的碧螺春茶树种。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与追求进步,终于于1993年培育出了“才林种”碧螺春茶树苗,他培育出的茶树的采摘时间比传统品种提前了一周左右,明前茶产量大增。叶老为了让农民受益,无私的把自己培育的新技术和新品种,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村民。很快,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叶才林培育的茶树,如今,“才林种”在东山可谓是遍地开花。
叶老用放大镜在查看茶树的生长情况
说起叶老大家也许不会相信,叶老只有小学文化,而且只上到四年级。刚参加工作时,他在生产队里专门负责打农药。“这活不难,上面通知什么时候打药、打什么药,只要照做就可以了。”但有一件事却改变了叶才林的想法。
当时,生产队里的橘子树受了虫害,结出的橘子通体发黑,就像是从烟囱里拿出来的一样,但是只要用水洗一洗,又干净了。“我接到通知,要求用松碱合剂防治,但是效果并不好。”后来,叶材林从书上看到,这种情况是因橘树上的甲壳虫产生霉菌引起,防治需要掌握恰当的时机。
这件事让叶才林意识到,作为农技员,自己需要“充电”。此后,叶才林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一有机会就会一头扎进书店,翻看各种与果树和茶树有关的知识。
1983年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叶老也有了自己的茶园和果园,而研究碧螺春茶树的习性成为了叶老最爱的工作。由于种植碧螺春的收益可观,所以大多数果农都开始种植碧螺春茶树。经过多年的努力,洞庭山的果农茶树都得到了发展,但是,当时的地产碧螺春品种大多都是在清明后才能采摘,和明前茶的价格差了一大截。为此,农民们都想办法采购外地茶树种子种植。“地产茶叶才是真正的洞庭碧螺春,怎样才能提前地产茶叶的采摘时间?”叶才林留意到,自己地里有一棵母茶树,60%的芽都可以在清明前采摘,于是,他开始琢磨培育与母茶树有一样特性的树苗。
一开始,叶才林用母茶树的种子来布种,但是培育出的苗与母树完全不一样。后来,他从书本上了解到,茶树是异株授粉,用种子繁殖保持不了母树的特性。
经过叶老的多年的研究与观察,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993年的春天,皇天不负有心人叶老终于培育出了茶树的新品种,叶老培育出的茶树采摘时间比传统品种提前了一周左右,明前茶产量大增。叶老并把它称为“才林种”,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叶老无私的把“才林种”的培育技术和品种,无私的教给了当地的茶农,一时间大家便多种植了“才林种”茶树,叶老也成为周边村民平时歌颂的佳话。
一辈子都在“守护”洞庭碧螺春
叶才林知道,农民种植茶叶最缺的是关于病虫害防治的知识。“承包到户后,不可能再统一安排病虫害防治工作,农民不能及时掌握防治信息就容易出问题。”为此,叶才林开始按照季节和自己的观察,在村里的小黑板上及时发布病虫害防治信息。后来,小黑板拆了,他就改写纸条,贴在原来小黑板的位置。再后来,他把信息送到村里,打印后发到农民家。村民们都说,叶才林预报的信息,比天气预报还准。
如今,已经73岁的叶才林每天出门必带两样东西——剪刀和放大镜。“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有一定的规律,但是也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带放大镜就是为了能随时观察茶树。”叶才林举了一个例子,对付茶树上的小绿叶蝉,得等待最佳时机,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每到小绿叶蝉防治的季节,他就天天拿着放大镜观察,平均每一片茶叶上有两头虫时,就是防治的时机到了。
为了观察茶树的生长,叶才林上山去自家的自留地,每次都故意绕远路,为的就是能多看看各家茶树的情况,看到实在“不顺眼”的,就用随身带的小剪刀修剪几下。
几十年来,叶才林一直守护着洞庭碧螺春,被村民们称为“贴心人”。
2013年叶老被评为“感动东山”年度人物。叶老一生的努力也受到了世人的尊敬与敬仰!洞庭山碧螺春正是有了叶老这样的人物无私的奉献才得以弘扬,人与文化,茶与文化,好茶是靠人精心培育出来的,与那些靠着贩卖外地碧螺春的茶商相比,叶才林显得更加高尚。希望在未来会有一个个年轻的“叶才林”走上守护洞庭碧螺春这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