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山碧螺春所处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带,加上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四级分明、温暖湿润、降水分配、日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的特点。
一、洞庭山的气温:
年平均气温15.9℃。1月份平均气温3.3℃为最冷月。7月份平均气温28.4℃,为最热月。极端最低气温为-8.7℃,极端最高气温达38.8℃。≥10℃的有效积温为5069,全年茶树生长期较长,增产潜力大,稳定通过10℃的起始期早,名茶开采早,洞庭山碧螺春茶一般在3月中旬开采。
二、洞庭山的降水:
平均年降水量为1139.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3.9天左右。全年有三个3个较明显的雨季,即4、5月的春雨,6、7月的梅雨和9月的秋雨。4~9月,月平均降水量大于100毫米,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三、洞庭山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77.7小时,日照百分率达49%。其季节分配,以夏季最高,秋、春次之,冬季最低。由于山丘地形复杂,山脉走向多端,东向的南向的阳坡由于受太阳照射时间长,特别是冬季日光斜射时,所受热量大,温度较高;因西北向阴坡,受日光照射时间短,温度较低,寒潮来袭时,果树,茶树易受冻害影响。
三、洞庭山无霜期:
平均为244天,最早初霜日是1958年10月27日,最迟是1980年12月4日,最早终霜日是1977年2月22日,最迟是1961年4月16日。
四、灾害性气候。
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低温灾害和干旱危害。低温包括冬季严寒,春季低温,特别是晚霜冻。如1977年最低气温达-9.7℃,太湖封冻半月余,柑桔严重受冻,部分茶树枝梢焦枯。1961年4月16日晚霜冻害,使茶树新梢受损,洞庭山碧螺春茶比1960年减产43%。洞庭山区盛夏清热少雨,若遇“空梅”或无台风影响和无雷雨时,常有旱象发生,伴有高温时对茶、果危害严重。1967年高温大旱,≥35℃的高温天气有35天,自6月7日至10月31日,连续118天无透雨,有30%的果树干枯而死。新栽茶苗及幼龄茶园大面积死亡。2013年高温大旱,洞庭山茶树枯死严重,还好有现代化产业进行人工灌溉,降温,但是还是有不少半山的碧螺春茶树枯死,导致2014年洞庭山碧螺春茶叶产量减少。
- 原产基地
- 上一篇:上一篇:产自东西山的碧螺春才能叫洞庭碧螺春
- 下一篇:下一篇:碧螺春产地洞庭山梅花已盛开